父母情绪差,孩子不幸福

2024-05-29   | 来源:保健时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对子女的成长有着巨大影响力。早期研究表明,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可能会影响子女的精神健康,特别是情绪障碍(如双相情感障碍和单相抑郁症)的父母可能会增加子女发生焦虑症的风险。近期,《美国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学会期刊》发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通过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整合现有证据,确定了父母情绪障碍对子女患焦虑症风险会更高。












父母有情绪障碍孩子患焦虑症的风险高

       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检索了四个电子数据库,以识别和评估父母情绪障碍(包括双相障碍和单相抑郁症)与子女焦虑症风险关联的横断面和队列研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合成了总体和特定焦虑症的综合风险比。为鉴定调节因素,研究人员执行了亚组分析和回归分析。

       最终分析共纳入35项研究,结果显示,父母有情绪障碍的后代患各种焦虑症的风险更高,广场恐怖症(患者怕到公共场所或到人多拥挤的地方)除外,尤其是惊恐障碍的危险性升高。亚组分析表明,与单相抑郁相比,双相情感障碍父母的后代患焦虑症的风险没有显著差异。对照组父母中没有焦虑症,后代年龄较小,以及特定的父母/后代性别与父母患有情绪障碍的后代中某些焦虑症的相对危险度较高相关。

       通过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35项研究发现,父母的情绪障碍显著增加了子女患各类焦虑症的风险,尤其是恐慌症。这项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表明父母情绪障碍与子女焦虑症之间存在稳固的关联。


















父母不良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儿童和家庭教育研究专家迈克尔·霍顿说:“尽管孩子生来带有不同的气质和基因,但家庭环境能够帮助形成和巩固孩子的行为方式。”当父母经常情绪失控,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自尊心弱 当父母经常因为情绪原因而批评、责备孩子,孩子可能会开始怀疑自我价值,自尊心受到打击。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陷入自我否定,不再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事情。

       沟通问题 父母频繁的情绪失控可能打断或者忽视孩子的需求,这会使孩子学会避免沟通,甚至形成难以打开心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习惯。

       情绪管理能力差 父母是孩子的角色模型,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来学习如何处理情绪。如果父母经常情绪失控,孩子可能也会忽视自己的情绪或没有恰当的方法来处理自己的情绪,导致未来在面临困难时,可能会同样采用情绪失控的方法来应对。

       焦虑和抑郁 长期生活在充满负面情绪的环境中,孩子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焦虑和抑郁。根据研究,这样的孩子在成年后罹患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比较大。

       依恋问题 父母的情绪失控可能会干扰他们与孩子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导致孩子在建立紧密和安全的依恋关系方面遭遇困难,这可能进一步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建立。


















父母的好情绪是促使孩子进步的助推器


       《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一生》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的好情绪能让孩子感到愉快、自信,是促使孩子进步的助推器;父母情绪不好,会让孩子感到郁闷、自卑,是促进孩子消沉、学业止步不前的导火线。

       也就是说,父母的情绪价值,决定孩子幸福的高度。那么,父母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蔺秀云给出了“三步走”的方法。

       第一步:了解理解 家长要了解青春期发展特点,青少年的大脑额叶控制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比如拖拉、注意力不集中等。孩子的问题大多是情绪问题,父母是孩子情绪的教练。对于青春期孩子的情绪问题,不能简单只归结于孩子本身,这跟青春期年龄特点和内心世界有关。

       第二步:调整情绪 家长要避免不合理想法(评价)、弹性管理自己的情绪,要及时止损,看看孩子到底怎么了,有效识别自己的情绪,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不将问题归咎于孩子。

       第三步:沟通改变 建议父母从行为、情绪等方面作出调整和调节。当家长和孩子发脾气的时候,自己或者孩子可以提醒走开到别处呆一会儿,用正念等方法来平复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家长还要避免过于担心、焦虑孩子的未来。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