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村中小路前行,一处篱笆墙内,种着一行行郁郁葱葱的苹果树,院中小屋便是大学生小辉(化名)和爷爷奶奶的家。
2004年,小辉出生于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太二村的一个普通家庭。不到两岁时,他的母亲患病不幸离世,父亲患有严重的类风湿。那几年,小辉的父母看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借了不少钱。
在政府部门的帮扶和爷爷奶奶的帮助下,小辉的父亲慢慢将两个孩子拉扯大,也还完了债。然而,小辉父亲的病情愈发严重,直至失去劳动能力,2021年因患脑瘤去世。
那时正是小辉备战高考的关键时刻。失去父亲的心痛、对年迈爷爷奶奶的担忧和临近高考时的巨大压力,一度让他情绪崩溃,打算放弃高考。
河口区民政局的及时帮助,给小辉吃下了一颗“定心丸”:2021年2月,民政部门将其纳入孤儿保障范围,同时纳入“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项目保障,为小辉和家人提供了必要的医疗和生活保障。

河口区民政局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负责人陈沙沙介绍,为了让小辉心无旁骛地投入高考,民政部门积极对接社会专业力量,为小辉进行心理及课业辅导,不仅帮助小辉缓解了紧张的情绪,还让他更深入地复习了功课。最终,小辉成功考入一所青岛的高校。大学期间,小辉申请了“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每学年都能获得1万元的资助。
东营市民政局儿童福利科负责人柳立军说,近年来,东营市链接政府、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学校等资源,培育儿童类社会组织28家。2023年,东营市政府购买儿童服务项目35个,投入资金930多万元,为困境儿童提供家庭关爱、心理疏导、个性陪伴等服务7000余人次。
助学志愿者为孩子过生日。(受访单位供图)
如今,小辉即将成为一名大三学生。在大学里,他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并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他说:“我想把温暖传递下去,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记者 丛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