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技术育种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其中有10个“转基因安全事例”常常被人当作反对转基因的佐证。但事实表明,这些事例均缺乏科学依据。为了让更多的公众了解事情的真相,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依据发生的先后顺序,将这10个事例一一列出,并尽可能找全这些事件的原始出处和权威机构的最终论断。现汇总如下,供参阅。
1.巴西坚果与转基因大豆事件。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将巴西坚果中编码2S albumin蛋白的基因转入大豆中,提高了转基因大豆中的含硫氨基酸。1994年,该公司对该转基因大豆进行食用安全评价时,发现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同样会对这种大豆过敏。因此认为,蛋白质2S albumin可能正是主要过敏原,于是立即终止了这项研究计划。但此事后来一度被说成是“转基因大豆引起食物过敏”,作为反对转基因的一个主要事例。
实际上“巴西坚果事件”是研发单位在开展安全评价时发现过敏及时停止的转基因案例,这种转基因大豆也根本没有上市。恰恰说明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管理和生物技术育种技术体系具有自我检查和自我调控的能力,能有效地防止转基因食品成为过敏原。
2.普斯泰土豆事件。1998年,据苏格兰Rowett研究所的科学家阿帕得•普斯泰(Arpad Pusztai)称,他在实验中用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马铃薯喂食大鼠,大鼠“体重和器官重量严重减轻,免疫系统受到破坏”。
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1999年5月的评审报告指出,普斯泰的实验存在失误和缺陷,主要包含试验设计不科学,试验过程错误百出,试验结果无法重复,因此结果和相应的结论不可信。并且认为,普斯泰在尚未完成实验并且没有发表数据的情况下,就通过媒体向公众传播其结论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3.美国帝王蝶事件。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昆虫学教授洛希(Losey)撰文称,他用拌有转Bt基因抗虫玉米花粉的马利筋杂草叶片饲喂帝王蝶(Monarch butterfly)幼虫,发现这些幼虫生长缓慢,并且死亡率高达44%。洛希认为这一结果表明抗虫转基因作物同样对非目标昆虫产生威胁。
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组织昆虫专家对帝王蝶问题展开专题研究。结论认为,该实验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并不反映田间情况,且没有提供花粉量数据。评价转基因作物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应以田间实验为准,而不能仅仅依靠实验室数据。2001年10月,洛希研究组又在《PNAS》杂志发表文章称:帝王蝶幼虫经转Bt基因抗虫玉米Bt11和Mon810花粉饲喂14到22天对其存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4.墨西哥玉米事件。2001年11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微生物生态学家David Chapela和David Quist发表文章,指出在墨西哥南部地区采集的6个玉米品种样本中,发现了一段可启动基因转录的DNA序列——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同时发现与诺华(Novartis)种子公司代号为“Bt11”的转基因抗虫玉米所含“adh1基因”相似的基因序列。绿色和平组织借此消息大肆渲染,说墨西哥玉米已经受到了“基因污染”,甚至指责墨西哥小麦玉米改良中心的基因库也可能受到了“基因污染”。
该文章发表后受到很多科学家的批评,指其实验在方法学上有很多错误。经反复查证,文中所言测出的“CaMV35S启动子”为假阳性,并不能启动基因转录;文中所指在墨西哥地方玉米品种中测出的“adh1基因”是玉米中本来就存在的“adh1-F基因”,与转入“Bt玉米”中的“adh1-S基因”序列并不相同。《Nature》杂志于2002年4月11日刊文,批评该论文结论是“对不可靠实验结果的错误解释”,并在同期申明“该文所提供的证据不足以发表”。
5.中国Bt抗虫棉事件。2003年6月3日,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与绿色和平组织在北京召开会议,发布“转Bt基因抗虫棉环境影响研究综合报告”,随后被很多媒体转载刊发,引发国际争论,成为国际上争论转基因抗虫棉安全性的重大事件之一。
国际上的评论是:文章没有经过同行评审,没有说明研究方法,没有生物学统计数据,违反生物学的一般常识,只是按作者的个人意愿断章取义。多国科学家也纷纷发表评论反驳绿色和平组织的观点,认为,抗虫棉不是“无虫棉”,抗虫棉中的Bt基因主要是针对鳞翅目的某些害虫,并不杀死所有害虫,包括盲蝽象、红蜘蛛及甜菜夜蛾。棉农只要采取适当防治措施,如喷洒一般有机磷或菊酯类农药,这些害虫便可得到有效控制,根本谈不上“超级害虫”,更不能说是抗虫棉破坏环境。
6.发生于法国的孟山都转基因玉米事件。2007年,法国分子内分泌学家Seralini及其同事对孟山都公司转抗虫基因玉米的原始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老鼠在食用转基因玉米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2009年,该研究组再次把欧盟转引的美国孟山都公司的实验数据做了一个粗浅分析,就发表文章“三种转基因玉米品种对哺乳动物健康影响的比较”。文中指出,食用了90天转基因玉米(抗除草剂玉米NK603,抗虫玉米MON810和MON863)的老鼠,与食用转基因玉米不到90天的老鼠,其肝肾生化指标有差异,认为这种差异解释成食用转基因玉米后造成的。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转基因生物小组对该论文进行了评审,认为该实验结果不是建立在亲自对老鼠进行独立实验的基础之上,文中进行统计分析的数据,是借用来源自孟山都公司之前的实验,而且对数据选择了不合适的、不被同行使用的统计方法作了重新分析。因此结果和结论都是不科学的。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的6位毒理学及统计学专家组成同行评议组,对Seralini等人及孟山都公司的研究展开复审和评价,评价结果是:Seralini等人对孟山都公司原始实验数据的重新分析,并没有产生有意义的新数据来表明转基因玉米在3个月的老鼠喂食研究中导致了不良副作用。
7.俄罗斯之声转基因食品事件。2010年4月16日,俄罗斯广播电台“俄罗斯之声”栏目,以《俄罗斯宣称转基因食品是有害的》为题报道了一则新闻。新闻称,由全国基因安全协会和生态与环境问题研究所联合进行的试验证明,转基因生物对哺乳动物是有害的。引用负责该试验的Alexei Surov博士的话说,用转基因大豆喂养的仓鼠第二代成长和性成熟缓慢,第三代失去生育能力。“俄罗斯之声”还称“俄罗斯科学家的结果与法国、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结果一致。当科学家证明转基因玉米是有害的,法国立即禁止了其生产和销售。”
经调查,Alexei Surov博士所在的Severtsov生态与进化研究所并没有任何研究简报或新闻表明Alexei Surov博士曾写过这样的报道,“俄罗斯之声”报道的新闻事件也没有在任何学术期刊上发表过研究论文。至于新闻中提到法国禁止了转基因玉米的生产和销售,事实是法国政府并没有对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和销售下禁令,而是欧盟已经于2004年5月19日决定允许进口转基因玉米在欧盟境内销售。
8.中国广西迪卡007/008玉米事件。2010年2月,一篇题为《广西抽检男生一半精液异常,传言早已种植转基因玉米》、署名为张宏良的帖子在网络上传播甚广,引发了不少公众对转基因产品的恐慌。文章称,“迄今为止,世界所有国家传来的有关转基因食品的负面消息,全都是小白鼠食用后的不良反应,唯独中国传来的是大学生精液质量异常的报告。”
2010年2月9日,美国孟山都公司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关于迪卡007/008玉米传言的说明”。说明指出,迪卡007玉米是孟山都研发的传统常规杂交玉米,迪卡008是迪卡007玉米的升级品种,也是杂交玉米,而不是转基因作物品种。广西大学生精液异常之说,有明确出处但和转基因没有任何关系。
9.中国“先玉335事件”。2010年9月21日,《国际先驱导报》发表调查文章称,山西、吉林等地老鼠变少,母猪流产等种种异常与这些动物吃过的食物——先玉335玉米有关,记者同时调查称,先玉335与转基因技术之间有着种种联系。
杜邦公司声明:“‘先玉335’不是转基因玉米。在文章中对‘先玉335’的描述是错误的。在中国,有关转基因玉米的进口、试验与销售是需要经过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专家们的严格评审和农业部的审批来进行的。杜邦先锋公司未经农业部批准,决不会把任何转基因材料释放到田间。”
10.法国转基因玉米致癌事件。法国分子内分泌学家Seralini及其同事发表文章称:用抗除草剂玉米NK603和被草甘膦除草剂Roundup污染的饲料喂养了2年以上的实验鼠,在所有喂食含有NK603和草甘膦除草剂饲料的雌性实验鼠中,50%到80%的实验鼠长了肿瘤,而且平均每只长的肿瘤多达3个,而在对照组中,只有30%患病。而在接受实验的雄性实验鼠中,出现的主要健康问题包括肝脏受损、肾脏和皮肤肿瘤,以及消化系统疾病。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对该研究的最终评估中,彻底否定了转基因玉米有毒甚至致癌的研究结论。欧洲食品安全局认为,这个研究结论不仅缺乏数据支持,而且相关实验的设计和方法都存在严重漏洞。法国国家农业科学研究院(INRA)院长François Houllier在《Nature》杂志发表文章指出,这一研究缺乏足够的统计学数据,其实验方法、数据分析和结论都存在缺陷,应对转基因作物进行更多公开的风险-收益分析,开展更多的跨学科转基因作物研究,尤其着重研究其对动物和人体的长期影响。
以上剖析表明,这10个“转基因安全事例”均缺乏科学的依据,但却被反对转基因的人士利用而且传播甚广。
转基因研究的开展在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恶化、资源匮乏、效益衰减等问题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技术进步,其作用将愈来愈大。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转基因技术是被逐渐广泛应用的一项新技术,是科学造福人类的重要体现。目前,各国政府对转基因植物的商品化都制定了严格的准入制度,对转基因食品更是制定了严格的安全性评价体系,包括相关机构和法律法规等,并对转基因作物的实验室实验、大田实验、产业化申请审批,以及种植过程中的环境监控和种植产品的安全性检测都作了详细的法律规定,有力而稳妥地推动了转基因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与知识的急剧增长,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创新的频率加快,科技发展带给人们生活的便利不胜枚举,汽车、飞机、电灯、电视、手机、微波炉等等,新事物的诞生和被公众接受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质疑和争辩。由于相对于传统的自然食品,转基因食品是新生事物,和任何新事物一样需要公众对其认识和逐步了解,这需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媒体、公众、科研人员等各方的沟通交流至关重要,政府应遵循法规体系依法监管相关科研活动和产业化,科研人员在恪尽职守做研究的同时需要和媒体、公众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流,媒体需要客观公正地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公众则需要理性对待转基因,既不偏听偏信,也不人云亦云。各方合作才能确保不再出现类似“安全事例”。
2023年是美国“转基因全球布阵”遭受重创的一年。孟山都转基因百年老店从世界消失,拜耳承接的孟山都“草甘膦致癌”滥摊子陷入严重亏损,股价骤跌,市值蒸发400多亿美元。更糟糕的是拜耳继续深陷草甘膦致癌诉讼的高价赔偿。在全世界人民声讨下转基因集团面临穷途,只有被转基因公司资本收购的中国官贾努力推进转基因作物商业化!
一、质疑原跨国杜邦公司顾问李某洋入选全国政协委员
2023年1月1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公布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原跨国杜邦公司顾问、国际转基因推手李某洋赫然被列为新入选的全国政协委员!(新华社北京1月17日)
众所周知,李某洋从2007年4月被美国杜邦公司宣布聘请为“外部独立生物技术顾问委员会”顾问。李某洋利用其在中国官位、名声和职权为该公司在转基因技术商业化和转基因产品销售等商业利益服务。李某洋担任杜邦公司顾问后飞黄腾达,曾任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农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还挂牌中国共产党中央候补委员。
李某洋利用职权为跨国公司绕开国家政策准入限制,毫无阻挡地进入中国科研单位,把科研“国家队”变成了为跨国公司服务的转基因研究基地。2009年4月,李某洋“中介”杜邦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合作。2012年10月,李某洋“中介”中国农业科学院与杜邦公司签署《备忘录》,杜邦公司把转基因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机构全部转移中国。杜邦公司还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设立奖学金,每年10万美元,共资助学生2000多名。资本开路,里应外合,把中国农业科研“国家队”变质为跨国公司服务的转基因研究基地,转基因技术及产品顺利地进入中国。
二、今年“3·15”:农业农村部通报严惩转基因滥种案例
农业农村部2023年2月3日通报:农业农村部监督检查结果,发现有单位和个人违规开展农业转基因试验、种植、经营等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法律法规,对相关单位或个人进行了严肃处理,要让转基因滥种者付出沉重代价。
今年“3·15”通报转基因违规案例:1)四川正红生物技术公司擅自从事农业转基因环境释放试验。销毁转基因玉米材料,罚款10000元。2)海南九圣禾农业科学研究院擅自从事农业转基因环境释放试验。销毁涉案的转基因玉米材料,并罚款10000元。3)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某经营门店销售转基因大豆。没收违法所得4200元、罚款10000元。4)江西省南昌市经营者罗某违反农业转基因标识管理规定销售转基因大豆。没收违法所得29545元、罚款15000元。5)北京万农先锋生物技术公司违规开展“NF2556”转基因玉米试验,立即停止试验对违规作物进行铲除和灭活。6)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违规在河南省新蔡县试种转基因玉米,责令立即停止试验,并对违规作物进行铲除和灭活。
三、新修《种子法》明确指出“转基因止于研究”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今年21日在京主持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种子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强调运用法治方式推动种业发展,不断提高依法治种、依法兴种水平。全国人大常委会《种子法》执法检查组认真贯彻落实。
新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22年3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第十二条第一款修改为在“国家支持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重点开展育种的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技术研究”之后增加“以及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很明确,这是限定“转基因育种技术研究”(“生物育种技术研究”),而不是推进“转基因产业化”;纠正了以往个别部门的任意发言。农业农村部紧接着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八)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中,列有“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其中也只提“农业生物育种研究”,没有再提“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敦促农业农村部认真学习贯彻新修《种子法》!新修《种子法》明确指出“生物育种技术研究或称转基因研究止于“育种研究”!国法如天,令行禁止!
但要严正指出,农业农村部官员历来执法准则都不是以“中央指示、国家文件”为执法依据。全国人大公布新修《种子法》一年多来,没有哪一位官员评述或介绍这一条款!是故意回避?还是有话难言?
农业农村部科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对抗《种子法》,发文将“生物育种技术研究”篡改为“生物育种产业化”,在全国造成“生物育种产业化”的氛围。建议中央政法机关严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某此人歪曲对抗新修种子法;坚决绳之以法!
四、为孟山都转基因进入中国穿针引线的白金明被查
原国家农业部科技司司长、后任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秘书长白金明涉嫌严重违法违纪,被安徽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查处。白金明被查揭开了孟山都转基因作物获农业部批准进入中国的真相,而穿针引线的幕后推手正是时任农业部科教司司长白金明。(《新京报》2023年7月19日)
点评:国人最关注的是孟山都公司怎样与原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达成的“共识”?1)2009年8月17日,农业部公示批准清单42个农作物品种,其中三个转基因品种——华恢1号、Bt汕优63水稻和植酸酶玉米被“暂缓公布”。2)2009年9月24日,农业部孙政才部长去美国访问。孟山都老板串通随员白金明,用专机把孙政才接至孟山都总部,孟山都总裁格兰特与孙政才部长会面,双方就在中国推进转基因主粮问题达成“共识”。3)2009年10月20日,农业部牛盾副部长会见来访的孟山都公司伯格曼副总裁,表示“要积极落实孙政才部长访美时与格兰特总裁取得的共识”。4)2009年11月29日,中国作物学会在云南昆明召开的2009年学术年会上,路透社记者最先透露消息:三个转基因品种——华恢1号、Bt汕优63水稻品种和植酸酶玉米品种被放行了!5)12月1日,倍受争议的3个转基因水稻和玉米品种,“悄悄”地补充登录在农业部公布的农业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上。孟山都公司老板高调评价“里程碑式事件”!借此佳机,孟山都公司迈开大步进中国!
孟山都公司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启动孟山都奖学金,“十二五”期间有138名学生获得奖学金,资助金额达74.8万美元。特别强调资助学生应立志从事农业生命科学与相关技术领域的研发或实业。这些蒙受跨国公司雨露之恩的硕士博士都已陆续进入国内农业科研院所或种子企业担任要职。
五、中国出口欧盟的转基因食品连续数次被退回
2023年6月15日,德国从中国进口的螺蛳粉被海关查出Bt63转基因成分受到重罚,它是由华中农业大学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水稻的抗虫成分。6月21日,中国出口荷兰的米制品被检测出含有转基因成份被拒入境,并要求中方商家赔偿33万元以及仓储费29万等。(网易新闻),
再往前几年说,欧盟通报退运从中国进口的粽子、米线和年糕检出转基因成分。意大利通报退回从中国进口粽子年糕中检出多种转基因成分P35s、tnons、Cry1Ab/Ac。保加利亚通报中国出口米线检出多种抗虫转基因成分拒绝入境。等等。
因于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原因,欧盟国家对转基因产品的限制管理政策十分严格。欧盟27个成员国的转基因食品、饲料以及进口申请统一由欧盟食品安全局(ESFA)审批。2014年12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声明,一致同意“在成员国境内限制或禁止转基因作物种植,无须依据欧盟风险评估结论,最终决定权交由具体成员国”。在外界看来此举是欧盟“将转基因作物种植权下放”,但同时还意味着,第三国在向欧盟出口各类转基因产品时,要经受进口成员国基于本国实际和民意所设置的政治壁垒的考验,而不是安全与否的科学考量。2015年1月,欧洲议会通过“允许欧盟成员国在本国限制或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法令。
六、万吨月饼被欧洲退回,缘是添加剂?还是转基因?
月饼作为中国人民传统节日中秋节的必备美食,不仅是因为其滋味甜美,更多的还是所蕴含的喜庆寓意。今年,就在临近中秋节日的9月12日,一则关于1万多吨出口欧洲的月饼被检测出添加物被退回。这个数量庞大的月饼价值数千万元,按照每支100克计算,就有10亿多支,几乎每个国人都能吃上一支。这一令人震惊的消息引发国人的质疑和愤慨:欧洲退回的中秋月饼打了谁的脸?(2023年9月29日《网易》)
这次中国万吨月饼被欧盟国家退回,时间过去三个多月了,至今还没有正式报刊或网页报道,也没有责任部门出面说明是怎么回事?这是一个令人唏嘘和质疑的结局。一般来说,出口的产品都会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检验,以确保符合目标国家的规定和标准。尽管这些月饼被认为是最佳品质的,却依然被欧洲退回了。这无疑是给中国月饼行业声誉带来了严重打击,也让国人感到羞辱和痛心。应该将这次事件视为一次警钟,进行认真地反思和检讨,千万不要因为退回上万吨月饼伤害了老百姓的感情。
七、我国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五年后将达到90%
农业农村部官网2023年10月17日公示,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予以公示(公示期为30日)。我国明年将称为转基因元年,五年后我国转基因玉米面积将达到90%。(《证券时报》10月17日)
12月7日,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从审定品种的申请单位看,隆平高科及其子公司占8个(其中北京联创种业6个,河北巡天1个,湖北惠民1个);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4个;大北农及其子公司3个(其中,丰度高科2个,大北农生物技术1个);登海种业2个;辽宁东亚2个;鸿翔种业2个;丰乐种业全资子公司四川同路1个;河南富吉泰、河南金苑种业、河南现代种业、湖北康农种业、甘肃五谷等各有1个;北京市农林科学院2个。
资本控制转基因作物,当然不是为了服务农民,而是为了盈利。转基因玉米种子相对于常规种子溢价约50%以上。有报道说,当前我国常规玉米种子约40元/亩,而转基因种子价格则可能达到60-100元/亩。(农民每亩增加收入200元以上,收取10%~15%的使用费(每亩20~25元),其中 40%归转基因公司,60%在企业、经销商、零售商之间分配。可以想见,转基因坑害的是农民,损伤的是消费者,而坐收渔利的是转基因公司。
八、转基因玉米比国产玉米产量高5.6%!是真还是假
《农财网种业宝典》2023年12月3日发文:中国农业农村部试点,转基因玉米对草地贪夜蛾等害虫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除草效果在95%以上;2020年我国玉米平均单产420公斤,美国转基因玉米单产770公斤。转基因玉米大豆可增产5.6%-11.6%。还引用大北农经理刘石发言:“如果生物育种技术商业化,玉米产业直接收益每年将增加500-800亿元人民币,在玉米总供给不变情况下,可节约耕地近6000万亩!”哈!外行充当内行,故意造假骗人!
点评:美国玉米高产有优越的自然条件。美国玉米带位于中央大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无霜期长达160-200天,每年还有500-600毫米的均匀分布的降雨,生产专业化和机械化程度高。更重要的地多人少,玉米一年一作或三年两作(休闲),为玉米高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相比而言,中国人多地少,肥力较低,必须精耕细作,增施肥料,发展多熟种植,努力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中国玉米分布在从东北走向西南的一个狭长玉米带,从北纬50度的黑龙江到南自北纬20度的海南省,种植有春玉米、夏玉米、秋玉米和冬玉米,有一年一作、两作、三作直至一年四作,这种一年四季都种玉米的国家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也是国情使然。。
中国农业精耕细作使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位居世界首位。以黄淮海地区的河南省小麦玉米一年两作为例:2020年小麦平均亩产383公斤,玉米平均亩产421公斤,两作加起来804公斤。而美国呢,2020年全国玉米平均亩产735公斤。中国小麦玉米两作比美国单位面积产量高出69公斤。这就是中国农民!
九、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发言人评点“转基因谣言”
8月24日,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发表评论:以转基因为代表的生物育种革命性技术,转基因是必须抢占的新领域新赛道。农业转基因技术在增加作物产量、减少病虫草害损失、减少化学杀虫剂使用、节省人工成本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民日报》2023年8月24日)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发言人逐条评点所谓“转基因谣言”:1)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证明转基因食品致癌、会影响后代。2)法国人塞拉利尼做的转基因致癌实验是假的,被撤稿。3)转基因食品与不孕不育毫无关系。“广西男性大学生精子活力下降”是谣言。4)转基因食品不会进行代际传递,更不会改变我们的基因影响后代。5)欧美人不吃转基因食品,这是以讹传讹的谣言。发达国家也吃转基因。6)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生产和消费国,美国生产的50%的大豆和80%的玉米都在国内消费。7)欧盟每年从美国进口大量转基因农产品,主要是大豆、玉米、油菜、甜菜和其加工品。8)欧盟销毁或拒收中国的转基因食品不代表不安全,因为进出口国家对产品都有许可制度。9)农业农村部机关食堂和幼儿園都食用转基因大豆油;10)我国对转基因产品实施强制标识制度,让消费者有知情权。通过批准上市流通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
十、权威数据:中国每年新发癌症400多万例
国家癌症中心2023年11月15日举办闻发布会: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测算,全国每年新发癌症的病例约406万例,死亡约241万人,超过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我国肿瘤登记点覆盖全国98.6%的区县。(《第一健康报》11月16日)癌症已经成为国人的头号杀手!转基因捆绑草甘膦是致癌重要原因之一!
国际癌症研究所提示,伴随着转基因种子种植面积增加,草甘膦除草剂的使用量剧增。“喷洒草甘膦后,只有针对草甘膦特性而研发的转基因作物(玉米、大豆等)能存活,因此推广应用转基因种子就必须配套使用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种子配套草甘膦形成了‘一对一、惟一性’的捆绑,有了草甘膦就控制了转基因种子。”孟山都公司当初培育转基因种子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草甘膦控制种子市场。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属国际癌症研究中心(CIRC)发布剧毒农药草甘膦归类为“对人类可能的致癌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草甘膦生产国和出口国,约占全球草甘膦总产能的70%,拥有超过全球50%以上的草甘膦原料药市场占有量。中国生产草甘膦原药主要出口给孟山都公司用以生产草甘膦捆绑(农达)转基因种子在世界销售垄断全球市场。中国也是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的最大进口国,这促使美国、阿根廷和巴西持续生产转基因产品,多国民众因为使用草甘膦捆绑转基因种子而受到严重的健康伤害。
十一、墨西哥宣布取消从美国进口转基因玉米
墨西哥宣布将从2023年底全部取消从美国进口转基因玉米。墨西哥农业研究机构公布在非转基因玉米种子方面取得的研究新进展,帮助墨西哥降低对美国玉米的进口依赖,将捍卫本国转基因玉米禁令,旨在“和美国划清界限”。美国表示将依据《美国—墨西哥协定》,对墨西哥禁令转基因玉米进口进行申诉。(《人民日报》海外版9月30日)
点评:墨西哥是美国第二大转基因玉米出口市场,每年从美国进口玉米总量约1800万吨,其中约96%是转基因玉米。墨西哥颁布法令禁止转基因玉米用于人类食品生产,特别是用于制作玉米饼面粉的危害。美国要求保住墨西哥转基因玉米出口市场,为美国玉米种植业保留一块“自留地”。
美墨转基因玉米争端可能会对美国在转基因产品领域以及在全球粮食供应链中的地位产生影响,甚至造成冲击。据美国农业部估算,如果墨西哥完全禁止进口美国转基因玉米,美国农民当年净经济损失或将超过31亿美元,美国GDP将在10年内缩水70亿美元,每年影响约1 400个与粮农相关的工作岗位。
十二、拜耳收购孟山都深陷转基因致癌索赔旋涡
美国孟山都公司成立100多年来,恶名缠身,官司不断,国际癌症研究所“有充足证据”转基因种子捆绑草甘膦致癌之源。2018年6月7日,德国农化巨头拜耳以625亿美元收购了孟山都公司滥摊子。孟山都之前惹下的官司,拜耳全部纳入怀中。6月24日,拜耳公司宣布将支付数千起美国诉讼总计109亿美元,以解决有关其余除草剂Roundup致癌的诉讼。(《氨基观察》2023年12月15日)
点评:孟山都曾是世界最大的农药和转基因种子企业,昂贵的收购成本以及收购后大规模的社会争议,让拜耳深陷债务压顶和司法诉讼之中,更糟糕的是,拜耳因孟山都的“草甘膦致癌丑闻”一直处于动荡之中,直接造成2020年创纪录亏损,股价骤跌45%,市值蒸发近400亿美元。
拜耳巨资收购孟山都之后,债台高筑,盈利水平回到10年前,净利润率降至10%以下。更直接的代价是,持续的孟山都诉讼的高价赔偿。2023年11月17日,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陪审团裁定一起除草甘膦除草剂致癌案拜耳再次败诉,拜耳向三名原告支付15.6亿美元,每人将获得6110 万美元的补偿性赔偿和5亿美元的惩罚性赔偿,他们都被诊断出患有非霍奇金淋巴瘤。根据监管部门文件显示,目前约有16.5万起针对Roundup造成人身伤害的索赔案,有5万起索赔案悬而未决。谁重伤了拜耳?搁浅的巨轮与消失的1000多亿美元!
【文/佟屏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知名种业专家,本文为作者向红歌会网原创投稿】
综合/中国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