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洞见
父亲,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
作家林语堂曾感慨:“在造成今日的我之各种感染力中,要以我父亲为最。”若当年,林语堂父亲没有坚持卖房供他读书,或许就没有林语堂后来的文学成就。
林父要求孩子们之间相互友爱,不准吵嘴。他教孩子念诗,念古文,鼓励孩子们拥有自主的想法,懂得独立去思考问题,从不曾将个人思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他给每个孩子都分配一份家庭工作,培养其自幼热爱劳动的习惯以及独立生存的能力,让孩子们在劳动中获得了乐趣。
最难得的是,不管生活多么难,林父总能把生活中的苦变成好玩的故事讲给他听。父亲常笑着对林语堂说:“不要伤心眼前,未来没有来临之前,你怎么知道现在所谓的困境,不是一件好事呢。”
林语堂父亲的远见卓识,幽默乐观,如一盏明灯,始终照亮他前行的路,成为林语堂一生追求知识和道德的强有力后盾。在后来林语堂对子女的教育中,也可以看到林父的影子。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房子、存款,也不是权势地位,而是父亲的大格局。
父亲高瞻远瞩,孩子自然目光长远;父亲胸怀宽阔,孩子必然从容豁达。

父亲的格局,预示着孩子一生的成就
“对家庭的发展来说,父亲的格局,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一个拥有大格局的父亲,从来不是只做孩子的“提款机”,而是为孩子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
《三字经》中讲:“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五代后周时期大臣窦燕山教子成才的事迹,不仅在当时被人们景仰,而且传颂至今,家喻户晓。
窦燕山一生做了很多好事。他建立书院四十间,聚书数千卷,礼聘品学兼优的老师教育青年,对于无钱而有志求学的贫苦子弟,不管认不认识,只要来书院学习,他都代缴学费和生活费。
他以身作则,治家严格。他因为注重孩子品质才学的培养,以及家风的传承,窦家五子都荣登了进士,被称为“五子登科”,8个孙子也很有成就,一直家庭和睦,满门孝顺。
有句话说得好:“父亲的格局,看不见,摸不到,却渗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父亲目光长远,孩子的未来才有方向。父亲胸中有丘壑,孩子才有机会见长空。
父亲用见识与智慧,丈量出一个家庭未来的路,预示着孩子一生的成就。(来自/民生周刊 ID:msweekly 整理自洞见 ID:DJ00123987、女儿派 ID:nverpai 画家:蒲华)